中国四季对应的月份,中国四季对应的月份是什么
时间:2024-10-16 05:07:55 来源:無极神算网 关键词:中国四季对应的月份,中国四季对应的月份是什么
1、春夏秋冬分别是几月份的。
1、春天(即3、4、5月为春季)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月~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月下旬~12月下旬。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2、夏天(6、7、8月为夏季)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
3、秋天(9、10、11月为秋季)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4、冬天(12、1、2月为冬季)
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扩展资料:
1、春天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2、夏天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3、秋天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4、冬天节气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春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夏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秋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冬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四季的划分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2、春夏秋冬对应的月份是什么?
你好呀, 通常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绝对准确,蟹蟹你
春天是三个月。1月份到3月份。夏天是3月份到6月份。秋天是6月份到9月份。,冬天是9月份到12月份。一年四季在于春每个季节都有三个月份。
春天有迎春,桃花,康乃馨,樱花,月季,牡丹等
夏天有睡莲,荷花,紫薇花,紫罗兰,中国桔梗等
秋天有菊花,桂花,木槿,蔷薇,大丽花,朱顶红等
冬天有梅花,腊梅,玉兰花等
3、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分别是几月份
春天:03月—05月
夏天:06月—08月
秋天:09月—11月
冬天:12月—02月
拓展资料:
1、春天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2、夏天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6月21或22日为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月亮整夜不落,出现极夜现象。
3、秋天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4、冬天
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气候学者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拓展资料
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参考资料:四季_搜狗百科
四季的划分是:春季是从春分到夏至,夏季是从夏至到秋分,秋季是从秋分到冬至,冬季是从冬至到春分。可是我认为春季应该是从立春到立夏,夏季是从立夏到立秋,秋季是从立秋到立冬,冬季是从立冬到立春。
这里要明白四季是怎么划分的,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所引起的。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样使地球上的一个地方在一年中太阳高度就不一样。也就形成了四季。
天文含义划分四季,认为夏季就是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就是两者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划分四季,是以两分两至日来划分的,春分是春季的开始,夏至是夏季的开始,秋分是秋季的开始,冬至是冬季的开始。
我国古代划分方法,以四立来划分,春季是从立春开始,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秋季是从立秋开始,冬季是从立冬开始。
气候学者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拓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半。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相间安排。为便于记忆,人们把二十四节在一年四季中出现的顺序,编成如下的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四季”
春:03月—05月
夏:06月—08月
秋:09月—11月
冬:12月—02月
1.2.3春天,345夏天,678秋天10.11.12 冬天
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是几月到几月
在中国,春季是3月到5月,夏季是6月到8月,秋季是9月到11月,冬季是12月到2月。
一、四季的划分
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二、春季
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三、夏季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气候学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在北半球的夏季,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很多生物会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种动物选择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竞相开花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气候最热,各类食物丰富,而且对于卵生动物,卵更易于孵化。
四、秋季
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城市开始清扫大量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
五、冬季
中国习惯冬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
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扩展资料
四季养生注意点:
1、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2、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3、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宜吃蔬菜。蔬菜不仅养生,还辅助治疗一些疾病。入秋季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阴虚肺燥的情况,胃肠蠕动缓慢的人很易发生便秘。因此,大家平时应多吃滋阴润燥、补脾健胃的食品。
4、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四季 (天文现象)
百度百科-春季
百度百科-夏季
百度百科-秋季
百度百科-冬季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拓展资料: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有两种分法: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
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有两种分法: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
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民间习惯上按照农历划分四季 ,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算做冬季。而气象学上以公历3月——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月~第二年2月为冬。
无极算命网『xingzuo.com』文章,请勿转载!
1、春天(即3、4、5月为春季)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月~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月下旬~12月下旬。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2、夏天(6、7、8月为夏季)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
3、秋天(9、10、11月为秋季)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4、冬天(12、1、2月为冬季)
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扩展资料:
1、春天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2、夏天节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3、秋天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时节,江淮一带的天气仍十分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4、冬天节气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春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夏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秋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冬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 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四季的划分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2、春夏秋冬对应的月份是什么?
你好呀, 通常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绝对准确,蟹蟹你
春天是三个月。1月份到3月份。夏天是3月份到6月份。秋天是6月份到9月份。,冬天是9月份到12月份。一年四季在于春每个季节都有三个月份。
春天有迎春,桃花,康乃馨,樱花,月季,牡丹等
夏天有睡莲,荷花,紫薇花,紫罗兰,中国桔梗等
秋天有菊花,桂花,木槿,蔷薇,大丽花,朱顶红等
冬天有梅花,腊梅,玉兰花等
3、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分别是几月份
春天:03月—05月
夏天:06月—08月
秋天:09月—11月
冬天:12月—02月
拓展资料:
1、春天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2、夏天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
6月21或22日为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月亮整夜不落,出现极夜现象。
3、秋天
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4、冬天
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气候学者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拓展资料
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参考资料:四季_搜狗百科
四季的划分是:春季是从春分到夏至,夏季是从夏至到秋分,秋季是从秋分到冬至,冬季是从冬至到春分。可是我认为春季应该是从立春到立夏,夏季是从立夏到立秋,秋季是从立秋到立冬,冬季是从立冬到立春。
这里要明白四季是怎么划分的,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所引起的。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样使地球上的一个地方在一年中太阳高度就不一样。也就形成了四季。
天文含义划分四季,认为夏季就是一年中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就是两者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划分四季,是以两分两至日来划分的,春分是春季的开始,夏至是夏季的开始,秋分是秋季的开始,冬至是冬季的开始。
我国古代划分方法,以四立来划分,春季是从立春开始,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秋季是从立秋开始,冬季是从立冬开始。
气候学者划分方法,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拓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半。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相间安排。为便于记忆,人们把二十四节在一年四季中出现的顺序,编成如下的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四季”
春:03月—05月
夏:06月—08月
秋:09月—11月
冬:12月—02月
1.2.3春天,345夏天,678秋天10.11.12 冬天
4、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是几月到几月
在中国,春季是3月到5月,夏季是6月到8月,秋季是9月到11月,冬季是12月到2月。
一、四季的划分
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二、春季
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三、夏季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每年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气候学意义上讲:连续五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在北半球的夏季,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很多生物会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种动物选择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竞相开花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气候最热,各类食物丰富,而且对于卵生动物,卵更易于孵化。
四、秋季
从气象意义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城市开始清扫大量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相对于夏季,秋季的气温明显下降。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
五、冬季
中国习惯冬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在南北半球所处的时间不同。按气象意义划分,在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6、7、8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5月21日~8月22日),在北半球温带及寒带,冬季在12、1、2月份(也可以按星座标准说是11月21日~2月18日)。
按节气意义划分,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冬季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选择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
扩展资料
四季养生注意点:
1、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2、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3、秋季,是养生的最佳时节,宜吃蔬菜。蔬菜不仅养生,还辅助治疗一些疾病。入秋季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阴虚肺燥的情况,胃肠蠕动缓慢的人很易发生便秘。因此,大家平时应多吃滋阴润燥、补脾健胃的食品。
4、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四季 (天文现象)
百度百科-春季
百度百科-夏季
百度百科-秋季
百度百科-冬季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拓展资料: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有两种分法: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
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6~8月为冬季,12月至次年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有两种分法:
1.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
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9~11月为春季。
跟以上的一样,这是以气温来划分的
2.春天是1~3月,夏天4~6月,秋天是7~9,冬天是10~12月
这是以月份来划分的
民间习惯上按照农历划分四季 ,农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算做冬季。而气象学上以公历3月——5月为春,6——8月为夏,9——11月为秋,12月~第二年2月为冬。
无极算命网『xingzuo.com』文章,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