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神算网 > 百科 > 星座分析 >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乐器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乐器

时间:2024-02-03 10:05:02   来源:無极神算网   关键词: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乐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华夏音乐文化也是其中的一朵艺术之花。华夏音乐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交融,是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乐器,让我们一起到民族乐器大全中了解少数民族乐器都有哪些。


  吹奏乐器
  壮族:田螺笛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声音经笛膜震荡,变成笛音由出音孔传出,音质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乐器的声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间曲调和壮剧、巫伦等曲调,与壮族马骨胡、葫芦胡、葫芦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景颇族:吐良
  吐良是景颇族民间的一种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景颇族人民中。竹制,管身长短及大小等形制不一。有用粗细相差不大、长度相等的两支竹管相接而成;也有用一支长竹,中间开一吹孔。管身无指孔,凭管筒泛音与管口两端的开闭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音域可达两个八度。可以伴奏或独奏民间音乐。
  演奏时,左手拇指置左管口,右手掌心置右管口,两手做各种闷、放组合,并配合以吹气的力度变化,可奏出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它多用于独奏或民间集体舞伴奏。乐曲如《丰收调》、《山鸟鸣》。多为景颇族使用。


  哈萨克族: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管身原用草原上或背阴山坳里生长的一种粗壮的芦苇制作,现多用杨木、松木或毡房的蓬杆制作。管身一般长50厘米、管径1.5厘米,管体中空,无簧哨装置。管身上开有三个或四个按音孔,管上端将外壁削薄作为吹口,管外捆扎羊肠或细绳,以防气候干燥管身开裂,起保护作用。


  苗族:树皮拉管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由树皮管和木杆构成,采用同一根细树枝为材料,以选取粗细均匀,杆身顺直者为佳。民间自制自用,规格尺寸不定,一般管长13厘米~16厘米、外径1。5厘米、内径1厘米。制作时,将一根长24厘米~30厘米的顺直树枝,用刀在13厘米~16厘米处将树皮割破,并使这段树皮与木杆松脱,即成为两端通透的树皮管。将掉皮的木杆再套入原来的树皮管内,就成了一端开口、一端闭口的空心管。未脱掉树皮的一段木杆作为把柄,以便手执。


  怒族:竹号
  竹号,又称布利亚。怒族边棱气鸣乐器。竹号由吹管和共鸣筒组成。吹管细竹制,长25厘米~35厘米、直径2厘米~2.5厘米,一端留节,另一端敞口。在留节一端斜削管身、露出管的内腔为吹孔,吹孔内径1.5厘米~2厘米。共鸣筒用一段较为粗大的龙竹制作,长30厘米~40厘米、直径7厘米~10厘米,一端留节,另一端敞口。
  演奏时,左手持共鸣筒,右手执吹管,将吹管敞口一端插入共鸣筒内,吹孔置于唇间吹奏。只发一音,其音为“嘟嘟”声,无固定音高。音色浑厚,音量较大,传播甚远。移动共鸣筒,可使竹号发出下滑音,其声更有悲伤之感。用于民间丧事活动,是怒族报丧时专用的吹奏乐器。推荐:阿昌族乐器有哪些,爱的传递者


  黎族:鼻箫
  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六十多万黎族同胞有一种独特的用鼻子来吹奏的箫,故称为鼻箫,是黎族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
  箫管用石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厘米~70厘米、管径1.6厘米左右,在距两端管口8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既可开在管身一侧,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如果使用两端带竹节的竹管,需在节隔中心开一圆形通孔;使用多节竹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


  黎族:口利咧
  口箫,黎族吹奏乐器。口利咧外形和唢呐杆相似,是用若干节大小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接而成。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音孔。在上端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杆或树叶等为簧片,可吹出8个音;流行于通什、保亭一带的东路口利咧,则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孔作为装饰用。吹口在最细的一节上,三面剖开隙口,中间的小薄片作为发音的簧片。目前,民间常用的口利咧,多为七节六孔。传统的簧片是用竹片削薄后绑在竹管的背面,如今已改用芦苇片。


  侗族:侗笛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乐器。传统的侗笛,管身多用水竹制作,也有用紫竹、金丝竹或黄枯竹制作的,长短、粗细规格不定。上端除有坡形吹口外,并留竹节或堵以笛塞,下端敞口,管身上开有六个按音孔,在近上端吹口处,开有一个装着竹片的哨孔。
  哨孔正上方的管壁劈开一道竹皮,修削掉3/4,成为深0.1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沟槽,竹槽两侧用细竹条垫高,上面盖一竹片并用竹篾或细线缠绕固定,形成一个进气孔道。哨孔的薄竹片作为分气阀,也通过竹篾固定在哨孔下半部,使之成为笛哨。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垂直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下端管口至第一孔的距离,完全和下端管口的周长相等,在哨孔至第一孔的1/2处开第六孔,在第一孔至第六孔之间开四个按音孔,六个按音孔等距排列。


  布依族、苗族:姊妹箫
  姊妹箫,布依族、苗族吹口气鸣乐器。布依语称乌里乌鲁。苗语称占得息、力布、咪咪。管身竹制,由两支长短、粗细、音高均相同的六孔箫管并列绑扎而成。多使用当地出产的水竹制作,规格大小不一,管长25厘米~40厘米、上端内径1.3厘米~1.5厘米,上下两端管口通透。推荐:德昂族独特的古老乐器:水鼓
  箫管采用内塞式进气道,即在上端管口置入一个木塞,木塞一侧削出一条宽、深各0。2厘米的沟槽,与管壁形成进气孔道。在距上端管口3厘米处,正对进气孔道开一发音孔,孔长1厘米、宽0.3厘米。发音孔多设在管身的背面。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圆形按音孔,孔距相同。发音孔至第六孔的距离,与第六孔至第一孔的距离相等。


  侗、苗族等: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芒筒管身竹制,由簧管和共鸣筒两部分组成)。簧管多采用一根细竹管制作,中间竹节通透,上端管口作为吹口,下端留节封闭,在底端开一长方形孔,镶嵌一枚铜制簧片而成,无按音孔,可发出一个单音。也可用芦笙管作为簧管。
  共鸣筒用粗大毛竹筒制作,上端管口削成45°斜坡形,中间竹节打通,筒底有开管和闭管两种形制:常见者底端留节封闭,为闭管形制,另一种开管形制是在底端竹节以上,管身一侧挖削一个半圆形或三角形通孔。将簧管置入共鸣筒底部,嘴吹簧管上端吹口,气流振动簧片发音,并通过共鸣筒扩大音量,从而发出雄浑、深厚的音响。


  苗,瑶,侗族: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笙斗又称气箱,多用杉木、松木或梧桐木制作,以杉木最佳,纹理顺直、质地松软、少疤节,外观呈纺槌形。制作时,将整块毛坯料从中破为两半,分别挖掏出内膛,待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部用细篾箍五至七圈而成。
  在笙斗中,呈75°~90角°纵向插入两排笙管,多为六管,也有四管或八管者。每管入斗处装有一个呈长方形、梯形、菱形或三角形的铜制簧片,每管近斗处开有一个圆形按音孔,笙管上端管口通透,下端管口堵塞不通。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小芦笙的管长十几公分,大芦笙长四、五米不等。


  彝、苗、哈尼族:巴乌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
  巴乌外形似箫,竹制,在近封闭端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口,管身八孔,前七后一,并与吹口成45度。管上端装有铜簧片,横吹上端,振动簧片而发音,音色优美。
  管身用细毛竹、青竹制,下端(或右端)开口,上端(或左端)留竹节或木塞封闭。上端管壁开长方形吹口,用蜂蜡粘一长方形竹或铜制簧片,簧舌呈三角形,有细蔑编制的活动簧套。管身开八孔(前七后一),与吹口成四十五度角。有的在下端开二至四个尾音孔。
  巴乌的制作比较简单,取一段长约26到28公分的竹管,在上端近节处的一侧嵌上一片三角形的铜质簧片,竹管上钻开8个按音孔,能发出6个到9个的音。云南民族乐器制作师杨声制成木管巴乌,用紫油木制,设铜插口。


  鄂温克族:鹿哨
  中国北方游猎民族使用的一种拟声工具。古代女真人和契丹人都曾用以狩猎。今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尚在使用。多用桦木制成,形似牛角,一端粗,一端细,能发出鹿鸣的嗷嗷声。每当夏历八、九月鹿群发情期公鹿、母鹿互相鸣叫寻找配偶时,猎人即摹仿公鹿的叫声吹鹿哨,鹿群闻声而至,猎人便开枪射击。这种猎鹿方法也称“叫鹿围”。推荐:多姿多彩的塔吉克族乐器文化


  羌族: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
  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奚族:奚琴
  奚琴又称二胡,始于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奚部族创造的,故得名。奚琴的制做工世非常讲究,历代的制琴工匠均采用长白山一带的木质和木纹均特别好的刺楸木做振动面板,用内径10厘米的毛竹做琴筒,用蚕丝做琴弦,用马尾和细竹杆做琴弓子。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创新,逐渐用梧桐木代替刺楸木做振动面板,用钢丝代替蚕丝做琴弦,演奏方法也有了改进,由“抓弦奏法”改为“手指按弦法”,同时汲取了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使其演奏效果更佳。


  弹拨乐器
  彝族:竹制口弦
  口弦,是彝族人民在文化艺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簧乐器,是一种长约两三寸、宽约五寸的竹片或者铜片,中间精心雕刻出长形的簧牙,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其音域宽广、音质清脆、音色柔和,能抑扬顿挫地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因而深受彝族青年男女的喜爱。彝族男女几乎人人都有一副口弦,年轻人每人两三副口弦的也不鲜见。
  口弦有竹制和铜制两种。竹制的叫做“玛便”,铜制的叫做“图史荷合”,有三片到五片不等。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演奏时左手将口弦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弹动弦片,用气鼓动簧牙产生音响和弦片本身固定的音韵交织在一起,吹奏口弦随着口形、气力变化音色,形成铮铮动听,柔和婉转、非常接近口语的音乐旋律,利用口腔共鸣吹奏出不同的声调。从而借以传递心声。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等:萨巴依
  萨巴依,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族打击乐器。羊角萨巴依多用山羊角制成,在羊角的中部缀着一个大铁圈,并在大铁圈上串以五六个小铁圈。演奏时,右手执羊角下端,靠上下、前后摇动或拍肩,使铁环撞击羊角而发音。
  木杆萨巴依,多用枣木制作,将两根长50厘米的檀木棒并排联成一体,上面缀着两个用铅丝拧成的直径11厘米的大铁圈,在每个大铁圈中还套着8~10个小铁圈。在大铁圈碰棒处镶有铁皮,以保护木棒,并且使音响清脆明亮。制作萨巴依,应选用干燥、不糟朽和无虫蛀的檀木,木棒外表应圆滑适度,涂漆光亮,色调浓重,铁环拧合紧密,缀环牢固,发音以清脆响亮者为佳。


  拉奏乐器
  蒙古族: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推荐:民族乐器赏析:塔吉克族鹰笛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有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
  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琴头呈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既有奔马的马头,也有立马的马头,有的是在琴杆上端直接雕出,也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弦槽后开,多有槽盖,两侧横置两个弦轴(左右各一)。
  弦轴又称把子,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轴杆为圆锥体,轴柄呈圆锥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圆锥形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便于拧转,有的轴顶为圆球形。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
  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张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壮族:马骨胡
  马骨胡,壮族拉弦乐器。琴筒原用一段、现用多块马、骡或牛大腿骨拼粘制成,长10—12、直径5厘米,呈椭圆形,前口蒙蛇皮、鱼皮或蛙皮,后敞口。琴杆红木或红椿木制,上粗下细,长46—60厘米,顶端雕马头为饰。置二轴,原黄(一种鹿)角制,现用红木制。张二条钢丝弦。定弦d1、a1,音域d1—e3,两个多八度。
  演奏时,琴筒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音色近似京胡并较之柔美。常用技法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顿弓、打音、倚音、滑音等。用于独奏、八音乐队合奏、莫伦说唱和壮剧伴奏。是八音乐队的主奏乐器,在壮剧乐队中也居领奏地位。


  维吾尔族: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主要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曲调,是新疆特色民族器乐之一。
  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内侧用蟒皮蒙裹,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在它的周围有发音孔,音域约三个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两端设有5~10根共鸣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演奏时,将底柱立于左腿之上或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拉奏。推荐:土家族的古老乐器:咚咚喹
  据维吾尔族民间的老百姓说,艾捷克弹奏出的音乐就像是开门、关门或车轮轴转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维吾尔族:萨它尔
  萨它尔,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形制和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布尔非常相似,外观像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全长130厘米~148厘米)。共鸣箱呈瓢形,系用一整块桑木挖凿出腹腔后,其上蒙以桑木薄板而成,面板上部开有出音孔。琴杆较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设有九至十七个T形弦钮,下设山口。
  琴杆正面为按弦指板,其上缠有十八个丝弦品位,有的还在面板上设有高音品位。面板下部中央置有木制长桥形琴马。张有九至十七条金属弦,其中右侧第一条外弦为主奏弦,使用铜弦,其余均为钢丝共鸣弦,弦的下端系于尾柱上。琴弓为木制弓杆,张以马尾弓毛,与小提琴弓近似。


  侗族:牛腿琴
  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鸣乐器。琴身用一整段木料先挖凿出腹腔,即侧板、背板连为一体,其上再蒙以拱形云杉面板(较低音提琴面板稍薄)而成,面板中部两侧开有两个对称的砍刀形音孔。
  琴头雕刻以牛头为饰,正面下方开弦槽,两侧设有四个弦轴(左右各二),采用低音提琴金属螺旋轴。琴颈较短,上端设有弦枕,正面胶有硬木按弦指板,采用低音提琴弦,琴马形状为广西花山崖画图案,系弦板呈葫芦形,使用与二胡弓相仿的竹杆马尾弓在弦外拉奏,也可拨弦弹奏。其定弦和奏法均与低音提琴相同。


  京族:独弦琴
  独弦琴,京族弹弦乐器。形制古老、结构比较简单的独弦琴,是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的。因制作的材质不同,而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
  形制古老、结构比较简单的独弦琴,是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的。因制作的材质不同,而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
  竹制独弦琴:将竹筒竖立于地面,顺竹纹劈去2/5,所剩下的多半边竹筒即可作为琴身。除去竹节,劈面朝下,在距琴面右端10厘米处,钻一个穿弦小孔,内侧立一竹制琴马,琴底置一木制弦轴,在琴面左端4厘米处,钻一直径0。5厘米的通孔,插入竹制摇杆。摇杆上端向左弯曲、呈弓状,下端穿过一个横置去底的小葫芦做的共鸣筒。琴弦左侧一端通过共鸣筒系在摇杆上,弦距琴面6厘米左右,右侧一端穿过弦孔,缠绕在琴底的弦轴上。使用竹制挑棒演奏。
无极算命网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梦见

今日黄历

星座测算

关闭 卷起
关闭 卷起